第二十五章 他和他的猴(下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“火,文明之始也。”
“昆虫未蛰,不以火田。人族最早的农耕,就是从刀耕火种开始!”
“盛阳曰炎火,盛怒曰人火,心藏神曰君火,文明曰薪火......”
“唧唧!”
“哦哦,鱼该翻面了,不好意思,烤糊了!”
荒郊野岭。
一堆篝火燃起,王舆笨拙的烤着一条鱼,一股焦糊的味道传出,让这里凭空生出些许人气儿。
小灰安静的坐在火堆旁的大石上,看着烤鱼,口水直流。
附体在小灰身上,已经两年有余。
小灰依旧没能格出火的道理,这让孟夏都有些无奈。
虽然在这个过程中,王舆也没忘记教授小灰各种武学,但指望这种开悟的修行方式,真的是太枯燥了。
门槛儿实在是太高太高了!
也多亏小灰是只猴,没有人族的功利心,心思更单纯,不然早就懒得“格火”了。
但也因为小灰是只猴,这件事就更糟糕。
因为,小灰不是一般的猴,而是传说中的赤尻马猴!
他观火近两年,都未能领悟,其他人谁又能领悟?
不说小灰,其实孟夏也“格火”格的快吐了!
“烤熟了,小灰给。”
“唧唧。”
“你要我手中这块啊,真贪心!”
“唧唧唧唧!”
其实,小灰要的是烤糊的那半儿。
换句话说,王舆把没烤糊的这半儿留给了小灰。
“话说,小灰你还没有学会说话吗?你可是赤尻马猴啊?”
“唧~”
小灰和王舆之间的感情,就是如此!
在一箪食一瓢饮之间,无甚轰轰烈烈,但却格外动人。
附体在小灰身上多年,孟夏对王舆这个后世的圣人,也愈发的了解,或者说愈发的困惑。
老实说,王舆是个非常有耐心有毅力甚至格外博学的人。
人格魅力十足!
但让孟夏意外的是,和王舆相处这么久,他除了观天观地观日月山川,就没有亲自出手过。
不仅没有出过手,甚至连练武都练的少。
这其实非常不符合孟夏的认知!
拳不离手曲不离口,一日不练三日空。
对于一个武者而言,“练”字尤为重要。
但是。
王舆就是没有出过手!
或许是,两人的境界差距太远了吧!
相比一年前,王舆更落魄了,大乾学宫山长二弟子的招牌都不太好使了。
尤其是王舆的著作《天醒论》开始流传之后,王舆更是被大乾主流排斥。
现如今,王舆去拜会官僚,再没有了座上宾的待遇,更多还是闭门羹。
用孟夏前世的话来形容就是......政治不正确!
但是。
王舆始终坚持不辍!
当然,王舆也不是一直“忙于交际”,更多的还是读书、悟道、编书、传道。
附体小灰的这两年,孟夏也没有虚度。
王舆教导的学问,他早就滚瓜烂熟。
更甚者,王舆还讲述了杨衍“炼春秋为铁”的理念。
不仅如此,其中还夹杂了大量他的看法和批注。
岁月流逝。
王舆依旧处处碰壁,纵使是孟夏,都能感觉到王舆的消沉。
但圣人或许就是圣人,虽还未成圣,已经有了常人远不能及的品质。
纵使受到了无数打击,依旧能快速调整好心态,然后重头再来。
不久后,王舆驾着破旧的马车赶路,然后遇到了一伙山贼。
让孟夏没想到的是,王舆竟然依旧没有出手。
不识王舆身份的山匪,直接将刀架在了王舆的脖子上。
待搜遍全车,只是发现了一些书,连一两银子都没找到的时候,山贼们彻底怒了。
暴躁的将王舆的著作撕烂,踩在了脚下。
看到师父耗费无数心血,日日夜夜笔耕不辍,增删数十次的书稿,就这样被撕烂被践踏,小灰彻底愤怒了。

在这一刻,小灰身上所有的猴毛,都同时燃起了......火焰!
别人是种什么感觉,孟夏不知道。
但附体在小灰身上的孟夏,感受却是前所未有。
从前,孟夏觉得血液就是血液,自己并没有什么感觉。
要不是流血,或许都感受不到血液的存在。
但在这一刻,孟夏却感觉血液是滚烫的,比铁水还要灼热。
那一日,孟夏感觉血液似火,灵魂似火,天地万物都火红一片,一念就能焚灭一切。
那一刻,孟夏忘记了自我,忘记了附体小灰这件事。
他就是火,可以焚天煮海,燃尽一切!
在小灰的怒火下,山贼土崩瓦解,被吓的屁滚尿流。
小灰的怒火,还是王舆帮忙熄灭的!
只见他袖子一卷,刚刚被撕的稀巴烂的书稿,竟然悉数复原。
这是孟夏第一次看到王舆出手!
但就是这次出手,却像是魔法一样。
小灰的怒火熄灭!
然后,王舆抱着小灰,笑的像个傻子。
“小灰,你终于悟透火的道理了!”
“小灰,你终于懂火了!”
知道王舆的用意后,小灰大哭。
孟夏不知道是什么感觉,但也感觉内心酸涩。
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,孟夏开始以圣人弟子自居!
至于那伙儿山贼,则直接被小灰“说服”了。
在强烈的求生欲之下,山贼们纷纷跪下求饶、卖惨。
“上有八十老母,下有三岁孩子”、“苛政猛于虎”、“官逼民反”之类的,更是张口就来。
当然。
这种鬼话,是个人都不会相信!
但让孟夏没想到的是,王舆信了!
也不知是真信还是假信,王舆就跟着那伙儿山匪去了山寨。
山寨一贫如洗,还真是忙时是民闲时是匪。
王舆的到来,让整个山寨都紧张无比。
但让山民们没想到的是,王舆竟然真没有灭匪的意思。
不仅如此,王舆还教导山民们开荒、种田、施肥、休耕、间伐。
短短几天,山寨就大变样。
所有人都同时意识到,王舆这个带猴子的怪人,是个真正有大学问的大德。
没多久,就有很多妇人,将自己皮孩子扔到王舆这边,让王舆教导他们学问。
王舆来者不拒!
让孟夏意外的是,王舆竟然没有教导这些熊孩子们“观火”“格水”之类的自家学问。
与之相反,教导的都是非常实用的东西。
拳法、弓箭、刀法、冥想、医药、辨药,甚至还包括怎么鞣制皮子。
但也因此,孟夏对王舆愈发的敬佩。
因为,王舆明白教导些什么对这些孩子最重要!
半个月后。
王舆成为了山寨最受尊敬的人,而小灰这只猴子,也成为了山民的团宠。
半年后。
王舆和小灰离去,整个山寨的寨民蜂拥而至。
大部分王舆教过的学生,都哭着喊着要和王舆一起走。
但是。
王舆都拒绝了!
男人们都是山寨的顶梁柱,他们走了女人小孩老人怎么办?
至于孩子们,他一路坎坷,风餐露宿的,孩子们有危险怎么办?
山民们都被说服了,自发送了王舆四五十里。
王舆多次劝说,这才依依不舍的停下脚步。
饶是如此,王舆身边还是多了一个人,他是最初对王舆动手的那个山贼。
山贼的名字叫牛季,牛是姓,季就是牛家老四的意思。
他年龄不算小了,已然三十,早就过了习武的最佳年龄。
但是。
知晓王先生要离开,要干大事,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追随左右。
苦劝无果后,王舆将牛季收归门下,取字正由。





立即下载
书书网手机版 m.1pwx.com